×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长春职业技术大学探索特色化产教融合之路

长春职业技术大学探索特色化产教融合之路

日期:2025-10-03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浏览:251次 19

金风送爽,秋意渐起,在长春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长职大)重点打造的“校中厂”,学生们边学边干,劲头热烈如火。带班老师指着身边一条液压多路阀生产线,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建立校企联盟,将生产线搬进校园,学生在校加工的零件,企业检验合格后直接回收,表现优异的学生月收入4000元左右,毕业后工资可达1万余元,不仅发挥出‘以干促学’作用,也实现了‘毕业即就业’目标。”

作为国家百所示范校、国家优质校和国家首批“双高”建设高校,长职大按照“开放融合、模式多元、协同创新”思路,充分整合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命运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有效衔接,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等称号。

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英才

“请通过语音控制让汽车完成一项操作。”“好的。理想同学!请打开天窗。”走进长职大“理想汽车智能制造订单班”,学生们聚精会神上课的样子,似能让人听到修竹拔节生长的声音。

长职大坐落于“汽车城”,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2024年,该校汽车学院与北京理想汽车公司合作(以下简称理想),成立“理想汽车产业学院”,增设增程发动机、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等新能源汽车相关课程,组建了“理想汽车智能制造订单班”。

这是一场全面深入的校企融合:一则,学校通过遴选教师到理想培训,壮大了双师队伍;二则,理想提供价值500万元的实训设备,学生在校内即可完成汽车智能制造的关键流程实践;三则,理想的管理理念被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成为“企业想要的样子”,“学习+考核+就业”形成完美闭环……

“汽车学院学生经过一年半学习,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理想订单班。每学期,理想都会进行一次考试,他们公司在全国有4所合作院校,学生成绩全国‘拉大榜’,企业最后根据总成绩给学生定岗定级定薪。”汽车学院党总支书记于杰介绍。

在理想订单班,记者看到,学生们手机装有理想“飞书”APP,每个人都要在这个企业协作管理平台上完成日常考勤、在线学习等,企业全过程跟踪监管,学生在校种种表现亦将计入总成绩,与能否取得“理想奖学金”、能否入职理想公司、日后岗位薪酬等密切挂钩。

“企业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被前置到学校,当学生们深切感受到‘学习成绩+综合表现’直接关乎个人前程,并很快能变现,勤奋学习的明显多了,甚至寝室卫生也被认真以待而大有改观。”理想汽车产业学院教学负责人信建杰告诉记者,产教高度融合充分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内驱力和行为自律性,在2025年理想汽车“扬帆计划”技能大赛中,该院学生摘得焊装、涂装等多项一等奖,“理想班”毕业生入职率达到95%。

截至目前,长职大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产业学院14个,并在42个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改革,成立了“奥迪一汽工匠学徒班”“中望现场工程师班”“德马赫卓越工程师班”等一批特色学徒班,实行“企业冠名、独立建班、岗位授课、弹性学制”运行管理模式。

项目合作,“真刀实枪”炼精兵

以动画片中的“九色鹿”为灵感,融合现代审美设计,通过挺拔的身姿和腰间飘逸的丝带,将梅花鹿的优雅灵动完美展现——这是长职大艺术学院师生今年为吉林省东大鹿业公司量身打造的“东东”品牌标志。

作为国内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东大鹿业底蕴深厚,但缺乏现代化的品牌符号和具有亲和力的IP形象,如何通过包装设计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也是需要攻克的难题。闻讯,长职大主动上门沟通,校企双方很快达成合作意向。

“我们从艺术设计、广告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五个专业中选出19名学生成立东大鹿业项目组,前往企业实地调研,历时一个半月,经过12版设计迭代,‘东东’IP形象才最终定稿。”艺术学院副院长徐琨告诉记者,项目团队还拍摄制作了品牌形象宣传片,设计了新的产品包装,并为企业搭建了直播间。

“以前都是纸上谈兵,想的是怎么设计好看、更有新意。和企业合作后才知道,还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充分考虑成本和收益等实际问题。”项目组成员、学生赵嘉琦举例:“我们起初是想打造一个呆萌可爱的卡通小鹿形象,但企业负责人认为梅花鹿应是优美和高贵的,在此基础上再贴近年轻人的审美,团队加班加点反复修改优化,方案终于获得企业高度认可。”

徐琨介绍:“东大鹿业项目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不仅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变得更扎实,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助力了合作企业的发展,实现了共赢。”

这是一个缩影。迄今为止,长职大已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项目60余项,并凭借项目积累的丰富成果,出版项目化活页式等多形态教材100余部,进一步完善了教学体系。

技术共研,创新赋能谱新篇

实验室的玻璃器皿里,传统的人参炮制技艺正与纳米包裹技术对话,学生们身着白大褂,神情专注地调试着液相色谱仪……在长职大食品与生物学院,记者看到了“长食记”的日常。“长食记”是该院师生共创的功能性食品品牌,自诞生起便带着产学研交融的基因,每一款产品都源自传统食养智慧与现代生物科技的“美妙碰撞”。

注重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长职大着力推动校企合作模式从“订单班”向“产学研共同体”升级,积极搭建产教科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多形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高地,培养青年学子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以该校与鑫盛嘉科技(长春)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作为一家致力于液压阀国产替代的专精特新企业,鑫盛嘉公司曾因技术瓶颈遭遇产品升级难题。长职大组建科研专班驻企攻关,历时8个月共同研发出液压阀数字化实时反馈系统。“这套系统相当于为机械设备装上了‘神经感知网络’,让操作变得更精准丝滑”,全程参与了项目研发的学生金广生说:“企业工程师与学校老师的联合指导,让大家受益良多,研发过程对我们是一次全面提升。”

“2024年,我们与鑫盛佳公司合作共建‘数字液压系统研究中心’,产学研共同体的构建,让学生同步成为企业技术革新的参与者,精准对接了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长职大机电学院副院长张鑫告诉记者,该院还与长春市新金享冷弯型钢有限公司共建了教师企业流动站,由老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改良设计,帮助解决转产难题。

这种产教科深度协同已形成规模化效应。截至目前,长职大已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一汽国际物流等共建省级科研平台12个,成立产教协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8个,与不同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创新团队46个,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80项,通过校企联合攻关,破解企业难题200余项。

“真正的产教融合,是要把学校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长春职业技术大学校长王军表示,学校通过构筑“人才共育、技术共研、成果共享”机制,在学生培养、创新服务方面,有效实现了与产业需求的精准耦合,为探索新时代产教融合之路提供了长职样本。(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冰 柳姗姗)

本文链接:http://www.idongdian.com/cms/jiaoyupeixun2/9605
投稿与线索:40081100006     邮箱:dongdian2022@126.com

特别声明: 东电头条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东电头条的内容为东电头条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评论列表共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阅读下一篇
王罡任国家电网副总经理

王罡任国家电网副总经理

2025-10-11 14:36:30
2013家!广东省2025年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公示

2013家!广东省2025年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公示

2025-10-11 12:40:55
云南能投:多家子公司获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助合计2641.5万元

云南能投:多家子公司获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助合计2641.5万元

2025-10-11 12:30:57
预喜!多家水电上市公司利润、电量大涨!

预喜!多家水电上市公司利润、电量大涨!

2025-10-11 12:26:09

微信小程序

扫码使用小程序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