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的调度大厅里,望着屏幕上跳动的电网运行数据,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到20多年前那个青涩的夏天。那时的我,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带着对电力事业的满腔热忱,踏上了深圳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热土。
2002年,我成为深圳供电局继电保护团队的一员。继电保护是对电力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发出报警信号,或直接将故障部分隔离、切除的一种重要措施。这个普通人听起来既专业又神秘的词汇,对我来说意味着守护电网安全的重任——每一根电缆、每一个设备都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光明与温暖。
王其林(右)向年轻同事传授工作经验。深圳特区报记者 苗威 摄
记得第一次独立处理故障时,我紧张得手心冒汗。那是一个深夜,某变电站突然跳闸,整个片区陷入黑暗。我迅速赶到现场,凭借着对图纸的熟悉,很快找到了故障点——一根不起眼的电缆接错了线。当电流重新流淌,灯光再次亮起时,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为了快速掌握技术,我白天跟着师傅们跑现场,晚上则埋头苦读专业书籍,将一张张复杂的图纸反复揣摩,直到它们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我终于将一万多张专业图纸全部铭记于心,四千多套设备信息了然于胸。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即使不在现场,我也可以通过电话远程指导运行人员处理,大大节省了时间,降低了电网运行风险。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网建设也迎来了智能化转型的浪潮。2018年,深圳电网被选为变电站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工程建设的试点。面对二次设备中硬压板的远方遥控投退这一技术难题,我们设计了20多种技术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验证,终于成功研制出集智能状态检测、远方遥控投退以及跳闸出口脉冲监测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压板。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还获得了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的金奖。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在数字电网、智能变电站技术方面,我始终保持着探索的热情。从参与新型超导电缆的投运,到主持研发智能接口装置,再到探索电力鸿蒙生态的应用,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电网的运行效率,更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2010年至今,我编写了20多万字的培训教材,出版了3部专业书籍;组织开展各种技术实操培训500多次;还主动创建了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完成了30多项科研创新项目,获得授权专利60多项。2023年3月,在全国电力行业继电保护员职业技能竞赛中,我作为深圳供电局的主教练,带领团队斩获了团体赛一等奖,个人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的佳绩。
回望过去,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到如今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南方电网公司唯一一位技能等级最高的首席技能专家,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受惠于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的好政策,得益于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提供的大舞台。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坚,持则可圆。在科技兴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征途上,我和同事们将始终不忘初心,为建设现代化的深圳电网接续奋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