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日期:2025-07-07 来源:新华网 浏览:272次 19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祯

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

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科研使命,在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走出了一条科教融合的育人之路。

“中国科学院长达70余年的人才培养理念,就是在攻坚之所培养攻坚之才,在托付之地锻造可托付之人。”毕业典礼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周琪寄语毕业生:“接过前辈们的重担,成为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站在“两弹一星”试验旧址上扶正流苏,回望前辈们的足迹,毕业生们豪情满怀,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在国科大的这几年,我不仅在一个个科研项目中收获了知识,更学习提升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胡陶然说,毕业后,他将继续在物理学领域深造。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即将入职京东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毕业生任子毅认为,企业不仅有复杂的供应链场景,还有大量对前沿技术的投入。“我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将研究能力转化为真实的社会价值。”他说。

如今,国科大学生活跃在国家科技创新第一线:数十名硕博研究生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的建设,十余名毕业生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建设……他们在“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挥洒青春与汗水,在各自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突破“卡脖子”难题、抢占科技制高点,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作为导师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嘱托毕业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从而“迸发出照亮宇宙的光芒”。

“做科研需要有敢做难事的勇气和甘坐冷板凳的耐心。”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博士毕业生张绍磊说,毕业后,他将进入高校继续科研工作,期待在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蓝图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奋斗印记,真正做出无愧于国家期望的贡献。

“你们能不能做个值得托付的人?”

“能!”

铿锵誓言回荡在运动场,校园里处处弥漫着希望的气息。未来无论身处何方,他们都将带着这份期许,从这片孕育了无数科学梦想的土地出发,续写属于自己的科学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idongdian.com/cms/jiaoyupeixun2/7629
投稿与线索:40081100006     邮箱:dongdian2022@126.com

特别声明: 东电头条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东电头条的内容为东电头条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评论列表共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阅读下一篇
【社招】中国能建总部数智中心招聘公告

【社招】中国能建总部数智中心招聘公告

2025-08-18 10:03:17
【社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人员社会化公开选聘公告

【社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人员社会化公开选聘公告

2025-08-16 20:38:54
【社招】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所属百瑞信托高级管理人员招聘公告

【社招】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所属百瑞信托高级管理人员招聘公告

2025-08-16 20:30:19
川投能源:6亿元募集资金变更为投向湖北远安抽水蓄能电站

川投能源:6亿元募集资金变更为投向湖北远安抽水蓄能电站

2025-08-18 10:29:03

微信小程序

扫码使用小程序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