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运转的声音在肯尼亚裂谷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响起,电焊的火花照亮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电站的实操课堂,“海涵1号”无人船吸引着阿联酋郑和学院学员的目光……
在南非国家技能中心,来自中国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正在对当地学员进行机电一体化培训。人民日报非洲中心分社 希拉兹·莫林摄
中巴经济走廊萨希瓦尔电站开设职业教育系列公益课程,面向当地青年提供焊工、电工和火电仿真机等多项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图为教学现场。人民日报巴基斯坦分社 瓦卡斯·阿赫迈德摄
在泰国春武里技术学院内,轨道交通专业学生正在进行测距等实操学习。随着中泰铁路项目的推进,该学院积极与中国对口院校开展高铁技术培训等交流合作。人民日报亚太中心分社 普拉维摄
阿联酋郑和学院(阿布扎比)的中方教师,正在向当地学员介绍“海涵1号”无人船。人民日报中东中心分社 塔里克·易卜拉欣摄
这是一场“授人以渔”的生动实践。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深耕海外,通过技术传授带动产业升级,产业需求反哺教育创新,形成了多点开花、多元发展的境外办学格局,为海外培养实用型人才,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参加中国的职业教育培训,当地人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这是一场跨越文化的“双向奔赴”。中国教师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学员因技能结缘、因合作相知,中外职业教育互学互鉴、共建共享。
职教出海,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桥梁,为世界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注入新动能。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各国加强职业教育交流,分享职教经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更加温暖的注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