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培一方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

培一方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

日期:2025-01-27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407次 18

蔬菜大棚和地膜可以自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术后缝合的线头以及固定骨折位的夹板可以被人体自然吸收……这些新材料产品,来自南京微界面技术研究院的一项自主创新技术转化。

走进研究院的实验室,只见由玉米粉生物发酵形成的透明液体状乳酸,经过塔式反应器和分离器实现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组分分离,再在结片机中“变身”为雪白色粉末——可降解的聚乳酸单体。

正在带领团队进行技术迭代的研究院负责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张志炳告诉记者,这项技术的奥秘在于,将化学制造过程中气体、液体、固体之间分子传递的“界面”放大,相当于在不同物质之间搭建了一条超高速公路,将物质和能量的传输效率提高数百倍,解决化学品生产中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低效益等普遍性问题。

在20多年前,张志炳团队便开始研究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了。但科研成果从大学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的过程,也像隔着“界面”:科研人员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的界定,一直未明晰。

“产学研合作多是企业与学校签订协议,以项目制方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成果和收益归学校所有,学校再给课题组一定奖励。”张志炳说,这样的模式对科研人员评级晋升、物质回报等方面的激励作用有限,且成果转化流程复杂、周期较长,因此产业化动力不足。

如何打破“界面”,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愿转等难题,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20年,教育部、科技部等9部门联合推出一项改革: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南京大学是江苏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创新探索科研人员利用成果开展作价入股、赋予长期使用权等具体举措。

政策激励下,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南京大学与张志炳团队建立南京微界面技术研究院,以公司化形式运营。“因专利数量多,我们申请了‘赋予长期使用权’。专利有效期内,研究院与学校约定专利使用费的上交方式,在研究院内部,团队享有控股权。”张志炳说,这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当前,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现已在炼油石化、新材料、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落地30余个项目。“单套40万吨以上微界面丁辛醇工艺包等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展现出科技自立自强。”张志炳话语中充满了骄傲。

记者了解到,在4家高校院所被列入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国家试点基础上,2023年下半年,江苏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支持14家单位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省级试点。

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活跃度显著提升。目前,南京大学等4家国家试点单位共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81项,涉及专利589件,转让或许可方式转化的合同到账金额2.14亿元,作价投资金额5.37亿元。14家省试点单位已赋权转化110项,涉及专利227件,转让或许可方式转化的合同到账金额678.75万元。

本文链接:https://www.idongdian.com/cms/jiaoyupeixun2/4434
投稿与线索:40081100006     邮箱:dongdian2022@126.com

特别声明: 东电头条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东电头条的内容为东电头条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评论列表共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阅读下一篇
【社招】中国能建总部数智中心招聘公告

【社招】中国能建总部数智中心招聘公告

2025-08-18 10:03:17
【社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人员社会化公开选聘公告

【社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人员社会化公开选聘公告

2025-08-16 20:38:54
【社招】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所属百瑞信托高级管理人员招聘公告

【社招】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所属百瑞信托高级管理人员招聘公告

2025-08-16 20:30:19
川投能源:6亿元募集资金变更为投向湖北远安抽水蓄能电站

川投能源:6亿元募集资金变更为投向湖北远安抽水蓄能电站

2025-08-18 10:29:03

微信小程序

扫码使用小程序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