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中国海洋大学:强师入“海”来 强教上层楼

中国海洋大学:强师入“海”来 强教上层楼

日期:2025-01-19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274次 18

“截至目前,包振民院士团队已培育了8个扇贝新品种,累计推广养殖1000余万亩,曾经的珍贵海鲜变成了大众菜品……”

走进中国海洋大学的校史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国物理海洋学的奠基人之一赫崇本、海洋药物学家管华诗、中国“蓝色种业”带头人包振民等一位位“大先生”勇立潮头、谋海济国的事迹令人心生敬仰。海大教师们以他们为榜样,扎根海大这片沃土,立德树人、勇攀高峰。

“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固树立‘强教必先强师’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引育一流人才队伍,着力打造世界重要的海洋人才中心,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贡献海大力量。”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说。

引才育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如何吸引人才入“海”?中国海洋大学建立了由“筑峰”“繁荣”“名师”“青年英才”等构成的系统、完备的人才工程体系,并构建了“学科导向、一院一策”的人才引育模式,形成了“党委领导、学院主体、部门协同”的“大人才”工作格局。

青年人才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中国海洋大学通过“青年英才工程”“海外英才培育计划”等选拔培养青年人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2024年5月,2023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揭晓,中国海洋大学青年教师李孜晔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在新近纪全球大洋有机碳埋藏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入选。“海大拥有全方位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政策体系,让我对未来的探索没有后顾之忧,充满信心。”李孜晔说。

坚持“引育留用”并举,中国海洋大学构建了“学科—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海大有特别好的人才引育体系,正是在该体系的支持培育下,我和团队成员以及我所在学科的教师们不断成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华军在庆祝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如是说。

改革创新,激发教师队伍发展活力

“大学最后悔的事是直到大三才选你的课。”一名毕业生在给中国海洋大学思政课教师王付欣的毕业留言中写道。从教15年来,王付欣始终以一种激情澎湃的状态站在讲台上,把不少人印象中“枯燥、单调、说教”的思政课讲成了“金课”、抢手课。他主讲的思政课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首批学校思政课“金课”、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等多项荣誉。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单独设立教学业绩突出型教授和副教授岗位,更加注重课程教学效果和育人实效,不再把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2020年,学校实施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2023年,王付欣凭借出色的教学业绩成功晋升教授。

评价是引导教师发展的指挥棒。如何让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中国海洋大学深化职称评审改革,设立绿色通道,对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取得标志性成果的教师,可不受论文和项目数量限制,不受年限限制破格晋升。

“未来,海大将进一步深化职称评审改革,鼓励‘坐得住’的基础研究,‘等得起’的长期研究,把教师职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事业吸引人才、待遇稳定人才、感情留住人才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张峻峰说。

本文链接:https://www.idongdian.com/cms/jiaoyupeixun2/4263
投稿与线索:40081100006     邮箱:dongdian2022@126.com

特别声明: 东电头条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东电头条的内容为东电头条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评论列表共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阅读下一篇
120万千瓦!江苏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

120万千瓦!江苏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

2025-05-04 11:10:31
百色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用地获国务院批复

百色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用地获国务院批复

2025-05-04 11:09:18
山西拟废止5个风电项目!

山西拟废止5个风电项目!

2025-05-04 11:06:04
大别山电厂四期2×1000MW高效清洁煤电项目可研报告审查会召开

大别山电厂四期2×1000MW高效清洁煤电项目可研报告审查会召开

2025-05-04 11:04:33

微信小程序

扫码使用小程序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