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由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中电建怀仁分布式光伏项目完成并网验收,实现并网发电,正式投产运营。
中电建怀仁分布式光伏项目位于山西省怀仁市,占地面积达3100余亩,总装机容量48兆瓦,共划分为12个光伏方阵,安装7.6万余块单晶硅电池组件,通过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方式进行建设。项目新建两座35千伏开关站以及77基铁塔,新发电力利用35kv送出线路接入国家电网。
该项目为山地分布式光伏项目,地处海拔1200米至1600米的洪涛山脉之中,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开发太阳能资源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但紧张的工期、低温的环境、复杂的地质,给项目施工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中建二局安装公司项目经理刘建国告诉记者,自2025年2月复工以来,为严守“4·30”并网节点,实现高效履约,项目针对严寒、高海拔、冻土等极端作业条件,制定了“资源+安全+质量”三重施工方案,高峰期作业人员达500多人。在设备基础施工阶段,项目为确保土方和混凝土低温作业,创新采用防冻暖棚法,利用塑料棚布加火炉的方式,为施工现场筑起两座“人造温室”,棚内平均温度在15-20摄氏度,保障了混凝土基础达到预期强度。
在崇山峻岭中建设光伏项目,地势高差大,地面倾斜度高,泵车浇筑混凝土、光伏组件运输存在很大困难。为此,项目创新应用重载无人机吊装技术,将混凝土和光伏组件直接吊装到指定位置。重载无人机最大载重120Kg,单次运输耗时由1小时压缩至1.5分钟。同时,无人机作业克服了地形限制,不用修筑便道,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还避免了对山体和植被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环境。
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而言,新发电力能否顺利并网送电,关键的一环在于35kv送出线路的建设。为确保抢工期间送出线路的施工部署科学合理、施工工艺无技术缺陷,项目依照施工图纸,利用3D打印技术将塔基、铁塔、钢管塔等进行1:100等比例的建模,对外送线路进行全过程施工模拟,协助管理人员优化施工部署,减少了工期损失,提前15天完成。此外,项目还引入了隐裂检测仪、多功能坡度测量仪等高精尖技术设备,全方位为项目抢工提供技术支持。
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5200万度,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项目相比,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2.0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2万吨,等同于年植树288.9万棵,将为怀仁市能源结构转型注入绿色动能,同时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