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需要联系厂家或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既耗费时间,又增加了一大笔维修费用。自从到同行企业交流学习并与劳模工匠建立联系后,我们不仅能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及时获得帮助和指导,还拓宽了视野,学到了许多先进技术,如今,绝大部分设备检修工作都能自主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近日,韶能集团新丰旭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能公司”)检修维保部副主任工程师李一凡分享了参与“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的感受与收获。
李一凡收获颇丰的背后,是一次次劳模工匠与企业的“双向奔赴”。2023年12月,为了学习更多先进管理和技术经验,旭能公司组织12名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参加了韶关市总工会开展的专项行动首场活动,前往韶关发电厂进行实地培训学习。这次交流不仅搭建了双方沟通的桥梁,帮旭能公司解决了许多技术痛点、难点问题,同时也为劳模工匠提供了新的技术视角。
李一凡(右)与同事在检修系统设备。单位供图
“遇到难题能及时得到专业指导”
在首场活动中,韶关发电厂安排了“韶关工匠”何贤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韶关工匠”侯金彦为旭能公司提供技术服务,“针对旭能公司提出的电厂生产、运行、维修等方面问题,我们通过案例剖析、规程解读、良好实践介绍等方式,为他们一一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何贤德说。
于琦是旭能公司技术与创新部锅炉专工,活动中,他认真仔细地记录劳模工匠提出的关于锅炉机组方面系列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并学以致用,回到企业便带领班组采取“保稳定、控参数、提效能”的调整策略,使锅炉启动运行工况、参数得到调整,提高了机组运行稳定,也使环保排放数据稳定达标,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减少停炉4次,节约费用约80万元。
让李一凡印象深刻的是,去年6月,1号锅炉引风机的震动值偏离严重,远远超出设备安全运行标准,经过多次检测都难以找到问题的症结,严重影响了生产进程。情急之下,他联系了韶关发电厂的劳模工匠,“当时是周五与他们取得联系,周末2名专业人员带着先进设备从韶关市区赶来新丰,利用休息时间帮助我们检测设备。”经过两天的连续检测和维修,最终将引风机震动值重新调整到安全范围内,满足临时启动需求。
据统计,得益于韶关发电厂劳模工匠的助力,旭能公司通过各种优化调整及技术改造,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超300万元。
“助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提升”
为更好地助力“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韶关发电厂专门组建了“劳模工匠助企行工作服务队”,并创新构建“双轨并行”服务模式:一方面选派技术骨干加入韶关市总工会组建的服务队,参与跨行业技术帮扶;另一方面立足电力行业特色,组建由劳模、工匠、技术骨干领衔的公司级专业技术服务队。
何贤德是服务队的一员,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除了帮扶旭能公司外,他还积极参与到诚一环保科技公司等数十家企业的技术帮扶。“这其中不乏一些跨行业的企业,对我来说是一种拓展认知和学习的好机会。”去年4月,何贤德到诚一环保科技公司进行安全技术帮扶,“自己作为火力发电领域的技术人员,对脱硝催化剂的认知长期停留在电厂应用端,而通过此次实地探访催化剂生产线,在技术人员的专业讲解下,系统了解了从载体成型、烘干保养到成品检测的全流程工艺,特别是其脱硝催化剂再生技术应用,这对电厂脱硝催化剂延寿提效产生巨大经济与环保效应。”
这种跨行业的技术帮扶实践,使何贤德深刻认识到,每个细分领域都蕴含着独特的技术逻辑与管理智慧,参与“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的深层次价值在于其构建了“技术输出——认知输入”的双向成长闭环,“具体来说,就是在助人同时也会得到反哺,激发一些灵感,使自己也得到提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