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9432”模式,坚持聚焦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不断压实责任,统筹协调推动全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打造了一支27万余名分布在冶炼、建筑业、电力、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信息传输等各行业的产业工人大军,为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再绘新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
话题
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如何造就?机制创新如何为产改增动力?如何聚焦思想政治引领为产改提效力?近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红河州,探寻高质量产改密码。
机制创新
“9432”模式为产改增动力
“抓不抓就那样。”“上级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呗。”“跟我们单位关系不大吧。”产改启动后,陆陆续续出现的声音折射出对产改认识不足、合力不强、措施不多的情况。在红河州,述职评议、“9432”模式等制度设计应势而生,为产改的落地落实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初,红河州2023年度产改述职评议会上,13名县市产改领导小组组长和州级产改领导小组成员把产改任务落实情况同台“述一述、晒一晒”,担任州产改领导小组组长的州委副书记一一点评,产业工人、企业管理者代表对述职对象进行现场提问和测评。
产改开展以来,红河州建立省级产改试点5个、州级试点49个、县(市)级试点83个,制定包括《产改述职评议制度》在内的30多项文件措施,打出一套抓实产改的政策机制“组合拳”。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协调、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的产改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并探索出抓产改的“9432”模式。
“9个”纳入,高位统筹抓产改。把产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内容,纳入党校培训相关课程,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布局,纳入党委督查事项,纳入成员单位工作要点,纳入企业年度党建工作任务清单。
“4个”清单,精准施策抓产改。分类制定县市产改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单位、试点单位、产业园区责任清单,压实组长第一责任,明晰职能部门具体改革措施,推动试点单位持续落实落细政策,发挥产业园区牵头抓总的“大管家”角色。
“3个”对子,形成合力抓产改。开展县市结对,让改革成效走在前的县市至少结对1个成效相对弱的。开展企业结对,以“1示范+N试点”等方式结对,推动产改“一企一策”。开展园区(院校)结对,推动园区企业与职教园区(职业院校)协同发力。
“2个”机制,激发活力抓产改。建立经费补助机制,分产改先进单位、先进企业、先进县(市)三个层次,通过项目评审给予经费补助。建立荣誉激励机制,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作出突出贡献的产业工人和团队。
思想引领
多维培养促产改提效力
位于个旧市的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红河州省级产改试点之一。公司里有一支以党员、一线生产骨干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为主的120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每个车间、重点部门都建立了以党员为核心、以基层骨干员工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小组,解决职工思想困惑,引导职工坚定信心听党话、跟党走。
聚焦思想政治引领,是红河州产改始终不变的特质。在州级层面,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开展好“中国梦·劳动美”等主题教育,协商州委组织部、州委党校在“红河州青年党政干部储备人才培训班”上开设产改课程。从县市层面看,个旧市打造了“党企同心协力助力振兴行稳致远”等各具特色的企业党建品牌;屏边苗族自治县“两新”组织党员参加“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实现全覆盖。
更多产业工人走上懂技术会创新的素质提升新征程,也获得政治、经济地位的显著提高。
素质提升方面,红河州先后培育出州级产教融合体(职教集团、紫陶产业学院)2个、省级产改产教融合示范点(红河技师学院)1个,创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46个,攻关项目和获得专利100多项,实现成果转化超10亿元,每年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产业工人近万人。
政治地位提高方面,在2022年红河州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2位一线劳动者当选州总兼职副主席。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有17名工人代表,各级人大代表中工人代表的比例也在逐届增加。在2023年全州评选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产业工人所占劳动模范的比例达52%。
经济地位提高方面,红河州委组织部实施了“红河奔腾”人才计划,对入选高层次人才或其他人才专项计划的,在生活补助、住房政策、项目经费等方面加大激励力度。全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已建工会企业数的92.92%,百人以上企业建制率达到100%。
队伍壮大
建功立业为发展添活力
2024年6月,蒙自市交通运输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40多家企业加入,截至目前共有货车司机会员1294人。“针对货车司机行业从业者散、乱、杂的情况,以货车司机平台企业作为建会重点,简化入会程序、畅通入会渠道,能更好地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覆盖。”蒙自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牛江介绍。
近两年,红河州总工会开展百人企业建会和货车司机等群体入会工作,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采取宣传政策、约谈协商、上门指导等方法,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实现突破。目前,全州共有建会公有制企业224家,已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达97.77%,实行厂务公开制的99.55%。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重点行业企业均已建立了工会组织,实现全覆盖。
不断壮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愈发和谐的劳动关系,与红河州整体发展同频共振,也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构建了更大舞台。
2020年开始,红河技师学院在云天化红磷化工有限公司率先在我省开展化工工艺专业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截至2024年10月,学院企业新型学徒规模累计达3500余人,跨化工、机械、电子商务、先进制造、绿色能源、大健康产业。“课程开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红河技师学院培训鉴定中心主任万洪江充满期待,“他们结业后将更好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建设中发光发热。”
红河州还搭建“竞技比拼、创新创造、安康幸福、交流合作”四个平台,不断抓实劳动和技能竞赛。在全州开展“团结奋斗促跨越、咱们工人有力量”主题劳动竞赛,开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河口口岸重点项目、绿色建材和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快递行业”等州级十大示范性劳动竞赛。开展消防行业职工技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生态环境执法等多个技术工种技能竞赛。
2023年以来,有12名产业工人成为首届“红河工匠”,30名一线工人成为“红河劳模”;4名工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5个企业获省五一劳动奖状,2个车间(班组)评为省工人先锋号;1名工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个车间(班组)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40名个人、30个集体在州级示范性劳动竞赛中表现优异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胜集体。
发表评论